作曲家背景

音乐神童

1835年,正是奥尔良王朝建立5年后。夏尔·卡米尔·圣-桑出生在法国巴黎,因为家庭连遭不幸,家人相继离去。所以圣·桑是由他的母亲与舅祖母抚养长大的。这两位“母亲”一切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圣桑的成长上,她们不让他去管生活上的琐事,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为圣桑私人教授,几乎同外界没有接触。圣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感情生活“枯萎了”,所以幼年时期的神经质、敏感,或是成年后感情生活上的压抑或许都能从这里找到原因。
我们熟悉的音乐家里似乎没有几个不是音乐神童的,圣桑当然也属于音乐神童的行列。最开始是舅祖母教圣桑识谱、绝对听力的训练、钢琴的启蒙,那时候他才两岁半,不久他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钢琴作品,现今仍保存至法国国家图书馆中。1843年10岁的圣桑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正式钢琴训练与理论练习,在音乐的学习上更进一步。但真正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一次,还是要说到1846在巴黎普雷耶尔音乐厅的钢琴演奏会,圣桑弹奏了亨德尔、莫扎特、胡梅尔、贝多芬的作品。这次演奏会使得他声名大噪,被《音乐报》称为“新莫扎特”。
圣桑的天才气息并不仅仅在音乐上,他对一切事物仿佛都有超越常人的理解能力,无论是学习拉丁文与西兰文,还是一些科学上的实验,或是复杂的代数题。他曾说到“我必须实话实话,承认我的爱好是音乐和数学各占一半”

学习与创作

1848年圣桑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提到这所音乐学院就不得不提到罗马大奖。无论是德彪西还是拉威尔,似乎只要是这个时期的法国音乐家,都会参加这个作曲比赛。然而圣桑似乎跟这项赛事没有缘分,无论是1852年还是1868年,圣桑的作品都没有获得奖项。
不过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圣桑的《圣塞西里的颂歌》获得了圣塞西里音乐协会颁发的作曲头等奖,并因此结识了这个音乐协会的创始人————小提琴家和指挥家塞热尔斯。这个塞热尔斯不可为不重要。他创立的这个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会几乎只演奏新音乐,如当时被认为是现代派音乐登峰造极的舒曼的作品。后来圣桑也继承了塞热尔斯理念创办了民族音乐协会,当然有关于这个我们先按下不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在1853年上映1855年出版的《降e大调交响曲》,这也可以看作是圣桑以作曲家身份面对世人的关键点。

革命者

我们必须得先回顾一下法国在19世纪的音乐状况。在19世纪上半叶,或者说圣桑出生的30年代左右。在巴黎说到音乐,基本上说的就是“歌剧”。“法国大歌剧”的流行确实影响了法国民众的音乐审美,即使到了19世纪中下叶,抒情歌剧以及谐歌剧的出现,也并没有缓和民众对于其他音乐形式的轻视。圣桑是第一个重视和维护交响乐传统的人,即使当时的交响乐被听众认为是一种“手腕练习”。人们的反对情绪也延伸到了圣桑的作品上,人们认为他的旋律“缺乏新意”、和声“奇特而混乱”。
不过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这一切带来了一些转变。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意大利式的审美和风格掩盖几十年的民族艺术意识和民族独立精神终究是复苏了。圣桑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创立了“民族音乐协会”,大部分的法国作曲家都加入了,他们在1871年11月举办了第一次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遵循“高卢人艺术”的信条————直演奏法国作曲家的作品。这次音乐会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民众意识到原来法国作家的作品也能凑齐一套有趣的节目。不过圣桑本人的作品却没有太得到巴黎的承认,人们还是觉得“太过于新奇”并警惕他作品中带有的德国音乐的成分。不过国外的情况正正相反,圣桑在俄国、奥地利、伦敦等地的音乐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并且通过《参孙与达丽拉》在德国中部树立起法国音乐学派的旗帜。
圣桑不仅仅是在作品上有着自己的方向,他还曾参与过一些乐评的工作。他写过一些关于“文学和艺术的复兴”的文章,也曾用尖锐的攻击性的文字维护那些被贬低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结果显而易见,音乐界当时并不待见他,像攻击圣桑的作品一样攻击圣桑的文章。总而言之,圣桑确实是一位坚定的信仰者,他用一部又一部“未来”的作品来坚持自己的音乐审美观,并且丝毫不退缩。

迟来的成功

1881年圣桑在法兰西研究院当上院士,这或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号。紧接着《亨利八世》的巨大成功让41岁的圣桑在巴黎崭露头角。虽然音乐保守派们还是会抨击圣桑是瓦格纳分子,亦或是意大利风格的拙劣模仿着,不过在作品获得成功的事实下,这些话语也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作曲家生涯大放异彩的时刻似乎要来临了。圣桑一次在国外巡演的时候,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所以最后是在一个小村庄短暂的逗留并宣告巡演结束。在这个小村庄里诞生了《动物狂欢节》,这是圣桑很著名的作品,很快被大家到出传是他的代表作,并且以此来作为他轻松诙谐风格的依据。圣桑本人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连演两场之后,他禁止在他在世的时候继续演出和发表这部作品。不可否认的是,1922年皮埃尔在巴黎指挥他的遗作以后,获得的成功几乎让他的其他作品黯然失色。

曲式结构

这首曲子总共由14曲组成,分别是

  1. 序奏及狮王行进曲
  2. 公鸡与母鸡
  3. 野驴
  4. 乌龟
  5. 大象
  6. 袋鼠
  7. 水族馆
  8. 长耳动物
  9. 林中杜鹃
  10. 鸟舍
  11. 钢琴家
  12. 化石
  13. 天鹅
  14. 终曲

序奏及狮王行进曲

1.引子与狮王进行曲-w600

  • 序奏是前面的1-12小节,主调是C大调,首先由双钢琴奏出,接着弦乐组以3个音一组的音乐材料以节奏错开的方式烘托气氛,其中不断强调的增二度音程使得紧张程度加深。最后结束在了C大调的属和弦,呈一个开放性的终止,方便引出第一曲狮王进行曲
  • 狮王进行曲前面有5小节的引子,由双钢琴奏出,调性是C大调,并落在6级和弦。紧接着开始A段的第一句a,由弦乐组演奏出主题旋律,总共是8小节,并且转到了a小调。第二句a1也是8小节,与第一句是平行的关系,其中弦乐组整体移高了一个八度,钢琴声部更加丰富,并且一直出现一个a小调的主音来强调调中心。其中主题旋律中的#F是采用了属方向调的音,更是增添了一种意外的色彩。
  • 接下来进入了B段的第一句b。这一句主要的材料是半音阶的进行,由第二钢琴奏出,最后是钢琴与弦乐组齐奏,以一个阻碍终止落在a小调的六级七和弦。第二句b1相差无几,与第一句也是平行的关系,不过最后采用一系列A大调的和弦,停在了#f小三和弦。
  • 接下来是最后的第三段A1,也是分为上下两句。这两句并不是对称方整的,是一个10+12小节的结构。这一段的第一句a1,首先是第一钢琴演奏出主旋律,同时在第4小节的时弦乐组演奏了之前B段的素材。第二句首先是A段材料的一个变形,最后第一钢琴奏出B段的材料,终止在a小调的主和弦。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三段曲式,再现段是一个有着B段素材的变化再现。其中主题旋律能让人感受狮王的威严,半音阶的进行更是能烘托出紧张的气氛。

公鸡与母鸡

2.公鸡与母鸡-w324

  • 首先是A段的第一句,一共是8小节。一开始是第二钢琴给出一个由六个八分音符的跳音加上一个有装饰音的四分音符组成的材料,生动的体现了小鸡啄米的特点。紧接着以卡农的形式,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先后来演奏,三样乐器在节奏上互相交错。最后由第一钢琴演奏出旋律结束本句。旋律相对来说比较短小,节奏上比较自由,最后停在了g小调上。
  • 接着第二句只有5小节,材料的应用与上一句一样,只是最后的主旋律停在了降E大调的属和弦上。
  • 接着是B段的第一句,一共是8小节。最开始由中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先后演奏出三个二分音符构成的半音阶的材料。同时还会叠加上八分音符跳音的材料,使得音效更加饱满。最后是单簧管以一个下行的大跳,类似于叹息的声音效果结束本句,停在了F大调上。
  • 最后一句是A段的再现句,全都交给第一钢琴来演奏,最后停在了C大调的属和弦,呈开放性的终止。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对比的单二段曲式,其中乐句并不规整。八分音符跳音与有装饰音的四分音符的材料应用、短小自由的旋律,生动的体现了鸡的动态,以及交织在一起的叫声。

野驴

3.野驴-w381

  • 全曲都采用了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材料,由钢琴演奏,体现了野驴飞奔的景象。A段分为上下两句,每一句都是规整的4小节,每一句都停在了C大调的属和弦做一个开放性的终止,方便引出下一段落。
  • B段总共是8小节,虽然看似也是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材料,但是旋律形态上略有区别。前4小节是8个音一组,下行在上行的形式,强调了两个呈三度关系的骨干音。后4小节则是4个音一组,和声节奏与之前相比加快。总体来说,材料上与A段有比较明显的对比。
  • C段也是分为上下两句,每句6个小节,材料与之前的两段都有点区别。旋律通过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点出,相对于B段来说,听觉效果上有所放缓,最后以一个完全终止结束在C大调

总体来看,虽然没有采用到别的乐器,节奏型的应用也都是四个十六分音符。但是通过和声的变化,旋律形态的对比,依旧是体现了这个并置三段的结构特征。

乌龟

4.乌龟-w386

  • 最开始是两小节的引子,钢琴声部以三连音的形式奏出主调降B大调的属和弦。
  • 接着就是A段,分为上下两句,每句4小节,最后是一个完全终止落在了主和弦。其实这段旋律一听到就是非常的熟悉了,是奥芬巴赫的康康舞曲的一个选段。原曲的速度其实是非常快的,但是在这里为了表现乌龟的速度,所以由弦乐组缓慢的演奏。同时和声上也重新编配了,一些下属组的变音和弦以及一级关系调的和弦的应用,使得整体听觉效果更佳的细腻,也使得缓慢的旋律更加的充实。
  • 往后就是B段,这是一个对比段,呈4+8的结构。第二乐句利用属到主进行了一个扩展。

总体来看,结构比较简单,旋律也是改编自一个大众非常熟悉的曲目。虽然速度改的很慢,但是钢琴部分细腻的和声变化撑起了饱满的音响效果,钢琴声部稳定的三连音的节奏型也让旋律虽然缓慢,但是不至于停滞。很好的勾勒了乌龟的形象。

大象

5.大象-w499

  • 首先最开始是前4个小节的引子,从第一钢琴以一个c小调的主和弦开始。
  • 接下来是A段的第一句a1,主旋律由低音提琴奏出,低沉的声音效果正好可以来渲染大象的形象。而钢琴声部稳定的伴奏也更加强化了大象的力量感。这一句最后是主到属形成了一个半终止。
  • A段的第二句a2,跟a1是一个对称的乐句,同样也是8小节。但是最后以一个属到主完全终止在了g小调。
  • B段的第一句b也是8个小节,钢琴声部变化并不大,主要是低音提琴的旋律形态有所调整,在这一句里4小节一个乐节,第二个乐节是一次高半音的模进。
  • B段第2句b1同样也是8个小节,只是跟前面的材料对比的更加明显,而且跳音的应用以及低音提琴与钢琴声部之间的对话,也使得整体音响效果上更加的灵动。这一句最后一个升F音看作降G,整体回到了降E大调的属和弦,。
  • 最后C段是再现段,低音提琴是之前A段的材料,但是钢琴声部稍微有所调整。最后以一个降E大调的属到主结束全区。

袋鼠

6.袋鼠-w240

  • 全曲都由钢琴声部完成,首先是第一乐句6个小节。前面的跳音加装饰音的材料充分的体现袋鼠的灵动。后面转换到三拍子,最终停在了一个c小调的导和弦上。
  • 第二句同样是6小节,由第二钢琴奏出。材料与之前的一样,只是最后往e小调的方向转。
  • 最后第三句是8小节,与前面相比扩充了两个小节钢琴之间的呼应。并且中途频繁转调,最后以一个Picardie三度结束在了E大调的主和弦上。

水族馆

7.水族馆-w555

  • 首先是A段的第一句,总共是8小节。其中弦乐组的乐器与长笛负责主旋律,形成一个混合音色。最特别的是还出现了一个管弦乐队并不常见的口琴,用来妆点主旋律,为整体旋律增添一点金属感。钢琴的部分采用了琶音的节奏型,更加凸显了水族馆波光粼粼的景象。最后落在了a小调的属七和弦上,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终止,为连接段作准备。
  • 接下来进入4个小节的连接段,主旋律由钢琴声部一系列的下行模进带动。
  • 紧接着是A段的第2句,同样也是8小节,与前面的句子形成了完整的A段,并且同样是开放性终止。
  • 接着又是4小节的连接句,不过这次是停在A大调的主和弦。
  • B段开始了,是一个4+6的非对称结构。音乐材料上与A段有了一个明显的对比。第一句落在了a小调的属七和弦上,最后以一个Picardie三度结束在了A大调的主和弦上。

长耳动物

8.长耳动物-w295

  • 本曲是很明显的单一部曲式,总共分为3句,是11+7+8的结构。从材料上来看是一个a+b+a1的三部性的结构。全曲都是下行半音发展的动机,最后停在了主音降A上。
  • 本曲只使用到了小提琴,第一小提与第二小提的呼应,以及旋律动机上的大跳,都体现了长耳动物的嘶叫声。

林中杜鹃

9.林中杜鹃-w402

  • 该曲为变奏曲式,首先是A段,#c小调开始。钢琴部分连续的柱式和弦进行很好的渲染了幽静神秘的效果。而单簧管那个下行三度的小动机正是体现了杜鹃的叫声。这个乐段总共8小节,是一个4+4的曲式结构,两句都落在属和弦做一个半终止。紧接着8小节其实是对A段的原样重复,不影响曲式结构。
  • 接着A1段里面有两个乐句,是4+14的不对称结构。不过与A段相比,主要是在伴奏织体上作出一些变化,最后调性发生转变。
  • 最后A2段是一个4+5的结构,整体的材料也是制作了小调整,最后落在了E大调的主和弦上。

大鸟笼

10.大鸟笼-w513

  • 全曲是一个再现单三段。首先是引子,一共是2小节,由弦乐组用震音技法奏出。也直接点明了主调F大调。
  • 接着是A段,一共是两句,是一个4+4的结构。首先是长笛奏出主旋律,一连串下行的震音模进,最后一个上行的琶音结束。生动地反映了鸟类叽叽喳喳的叫声。弦乐组一直保持震音的技法,充当和声声部。最后停在了F大调的属和弦,是一个开放性的终止,为B段作准备。
  • B段一共是8小节,是一个乐句式乐段。长笛演奏的旋律形态也有所变化,同时加入了钢琴声部填充音响效果。其中有一些小下属以及离调和弦的应用,不过最后依旧是停在了主调的属和弦上。
  • A1段是再现段,用的是之前A段的材料。是一个4+9的不对称结构,最后落在了F大调的主和弦上,做了一个完全终止。

钢琴家

11.钢琴家-w326

  • 全曲是一个并列单二段的曲式结构。首先是A段,一共分为4句。每一句都是5小节,都是采用同样的材料,只是在不同的调高上进行。这种音阶式的进行,很形象的描绘了学习钢琴中的音阶练习。
  • B段一共分为两句,每句也是5小节。不过钢琴部分的材料改成了双音的结构,弦乐组也加入丰富整体的音响效果。最后落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终止。所以能听到有的版本音频,会直接接入下一首曲子。

化石

12.化石-w858

  • 全曲是一个一部回旋曲式。首先是A段的第一句,是一个4+4的结构。主旋律由木琴演奏,后半截由钢琴声部来演奏主旋律。从降B大调开始,最后以一个属到主的完全终止结束在了主调的关系小调g小调上。紧接这后8小节是一个原样的反复,不影响曲式结构。
  • 接着是B段,一共也是8小节,是一个4+4的结构。其中先由钢琴演奏出两小节的动机,接着其他声部再加以模进与呼应,最后停在了降B大调的主和弦上。
  • C段也是8小节,是我们熟悉的小星星的旋律,并在各个声部以卡农的形式奏出。最后也是从g小调转到降B大调。
  • 紧接着又是到了A段,跟之前一样,是一个原样的重复乐段。
  • 接下来进入D乐段,是一个7+7的结构,材料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簧管的旋律形态给曲子一个向前的动力,最后结束在了降E大调上。
  • 最后回到了A段,以一个g小调的完全终止,结束全曲。

天鹅

13.天鹅-w492

  • 全曲是一个典型的单三段结构。首先是最开始1小节的引子,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配合演奏出G大调的主和弦。接着是A段的第一句是4小节,主旋律由大提琴奏出,最后落在G大调的主和弦。第二句也是4小节,是一个平行的对称乐句,与第一句相比,和声上稍有变化,最后以一个b小调的属到主结束。
  • 接着进入B段。这一段一共两个乐句,每句都是4小节。与A段的材料相比,主要是旋律形态有所变化,最后落在了G大调的属和弦,呈开放性的终止,为后面的再现段作准备。
  • 最后就是A1段,应用了之前A段的材料,是一个4+7的结构。最后以一个属到主完全终止在了G大调。

终曲

14.终曲-w722

  • 这是一个单三段结构。首先是10个小节的引子。这里的材料其实来源于第一首狮王进行曲,最后落在了C大调的属和弦上,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终止来引出A段。
  • A段一共是两个乐句,都是8小节。木管组的短笛与单簧管充当主旋律,钢琴充当和声声部,低音提琴的拨弦充当低音声部。第二乐句则让大提琴也加入主旋律部分让音色更加的浑厚。最后同样的落在C大调的属和弦上,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终止。
  • B段才用的是之前野驴的材料,同样分为上下两句,每句都是8小节。与之前野驴不同的是,弦乐组在下方做了一个和声的依托,整体音响效果上更加饱满。最后也是通过弦乐组的紧缩模进把音乐推向高潮,最终停在C大调的属和弦上。
  • 接着来到了A1段,跟之前的A段的材料基本一致,只是主旋律升高了一个八度,其他乐器的织体更加的饱满。这一段是8+11的结构,最终停在了C大调的六级和弦上做了一个阻碍终止,在开始尾声之前,引入一个插部。
  • 插部里面应用了两个材料,前8小节是公鸡与母鸡,后面11小节是袋鼠。最后15小节是尾声,化石长耳动物的材料交织在一起,最终以一个属到主完全终止在C大调上。

曲子中的彩蛋

  • 标题虽然是动物狂欢节,但是却出现了钢琴家的角色。把钢琴家放入动物的行列?我们不妨结合作曲家本人的经历来看。我们上文提到,圣桑的作品一直得不到大家的承认,即使是在《亨利八世》获得巨大的成功下,也逃不了巡演被迫中断的待遇。加之圣桑本人的创作风格并不是《动物狂欢节》这样诙谐轻松的曲风为主的,(从他要求在去世之后才允许这套作品完整出版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他怕给自己的作品贴上并不符合的标签)所以作品其中的讽刺意味其实是对当时反对他作品的人的一次反击与回应。

钢琴家

  • 我们回到钢琴家这一首,一开始的主题就是在模仿学琴时的基本练习。其中穿插的八十六的节奏型正是在刻意的营造一种摇摇晃晃的音响效果。如图1。

图1

  • 而后就是3次基本上没有变化的模进,在各个调上的进行。很难相信在作曲技法已经非常成熟的浪漫派时期,在模进的时候不会对材料做任何变化。如图2。这里更是突出了机械化练琴的形象。也是对车尔尼的一些练习曲目的讽刺。

图2

化石

  • 一开始我不太明白这首曲子为什要叫这个名字,直到查阅了资料才知道。曲子一开始的木琴的主旋律就是来自于圣桑自己的作品《骷髅之舞》的旋律。如图3。

图3

  • 骷髅自然是经历了时间沉淀的事物,不过化石的意思似乎不仅仅于此。我们在C段的时候又再次听到了《小星星》与《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咏叹调的片段。如图4。虽然说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了化石,联系起圣桑本人创立法国民族音乐协会,致力于民族音乐复兴,在音乐上一直强调的创新精神,这首作品的意义便已经昭然若揭了。圣桑希望音乐的创作一直向前看,在这首作品中也能看出他的音乐主张。

图4

其他

  • 大象里面描写大象笨拙身躯的主题材料,实际上柏辽兹的作品中用来描绘仙女的旋律。而乌龟中由弦乐组演奏的缓慢的主题,其实是奥芬巴赫的作品中本来一个很欢快的片段。甚至公鸡母鸡中都有借用拉莫的练习曲。
  • 以上都可以算是小小的彩蛋,不过或多或少都有点讽刺的意味在其中,是对原作品进行了一个夸张的模仿。
  • 作曲家之间的这种互相仿写作品的活动其实还是蛮多的。像舒曼就写过一套《狂欢节》,里面就有名为肖邦帕格尼尼克拉拉的曲子,曲子的内容就是模仿这些作曲家们平常的写作手法。

配器分析

这一套作品其实用到的管弦乐器并不是很多,也不需要太大的编制。有些曲子甚至只有简单的几个乐器出场,如野驴袋鼠全程只使用了钢琴,乌龟公鸡母鸡也只使用到了弦乐组+钢琴的组合。
习惯了大编制混和音色的我,在刚听这套作品的时候不仅有所疑虑,都已经浪漫派时期了,这样的乐队配置不会让人觉得很简陋吗?可是第7首水族馆出现的时候立马打消了我这个念头。如图5。
图5
如上图,这首曲子长笛与口琴形成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混合音色,可以说是在管乐器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金属感。而弦乐组的齐奏巧妙的对音色的做了一个延伸,使得主旋律仿佛弥漫开来,有穿透力的同时又不会显得很尖锐。中间的钢琴声部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琶音织体,但是两架钢琴的旋律形态是相反的,并且音还不是一样的,形象的体现了水纹。与主旋律配合在一起,水族馆那种神秘幽深的效果便呼之欲出了。
令我最惊艳的还是最后的终曲,A段短笛与单簧管的混合音色其实比较的常见,但是钢琴部分用一个更加常规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却给整体的音色赋予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弹性。如图6。
图6
终曲最后的插段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前面曲子的材料似乎都被拉出来“露了脸”,本来全部由钢琴演奏略显单调的袋鼠在弦乐组的加持下音响效果也变得更佳。如图7。
图7
长耳动物的材料被用在弦乐组与木管乐器上,但是化石的材料却以和声声部的身份以钢琴演奏出来。两个不同的主题材料杂糅到一起呈现的效果意外的震撼,丝毫不会觉得混乱,而是感受到一种欢快异常的节日气氛。如图8。
图8
整个听完之后才发现,前面几个曲子乐器编制上的单薄是圣桑刻意为之。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是清晰明了,单用钢琴的快速片段就可以表现出野驴的狂奔,长笛的快速吹奏来展现小鸟的灵动,大提琴的浑厚来音色来衬托天鹅的高贵。而不同曲子之间的对比也会更加的明显,例如只使用钢琴与弦乐组的钢琴家,在最后留下一个半终止,紧接着就是配器丰富的化石。而仅由钢琴来完成的袋鼠后面接的是水族馆,这种特殊的音响效果立马就会给人建立起明显的场景感。
不过最大的作用或许还是体现在终曲上,之前的材料都以某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果不是单独清晰的听过这些材料的呈示,在终曲上也不会体会到这些巧妙的设计。正是因为前面的铺垫,才能在最后感受到动物们聚在一起的狂欢,才能感受到所谓的动物狂欢节

参考文献

[1]吕二林. 圣桑《 动物狂欢节》 分析研究[J].
[2]张栋. 一次冷静的 “玩笑”―论卡米尔• 圣-桑《 动物狂欢节》 中的双重性格[J]. 藝術研究, 2010, 2010(2): 64-65.

最后修改:2021 年 05 月 24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