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美学还在准备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在考虑音乐名作如何来展现了,没想到这一次的突破比想象中还要大。。。
展示视频
来临之前
音乐美学presentation的顺利早已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实际上还是借鉴了音乐名作课上讲冬之旅的经验。形式上可以说是略微有创新,难点还是在于怎样把每个组员要讲的内容给完美的串起来。
在音乐名作来之前,我就想过,万一这次是布置的交响乐怎么办?或者说是一些什么小提琴协奏曲等不一样的体裁,怎样才能让组员们合作,给大家清楚的展示我们想要分享的内容呢?
很显然永琪并没有跟我一样钻牛角尖,她提议做成视频,利用访谈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之际展示出我们要表达的思想。
简直是绝了,我想起了一些大型音乐会视频之前的采访,作曲家探秘节目对各种名家的访问。为何我们不也效仿,然后做出一期视频呢?
选题
我在准备音乐美学presentation的时候就犯下了一个错误,因为之前系统重置了,fcpx的一些插件都没有装回去,只是勉强做出了一个替代的效果。我想着在名作课之前,先把视频剪辑的软件、做字幕的软件、甚至是一些会用到的音效、BGM准备好。
不过音乐名作课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快。
周一老师放了两段视频,布置了题目,周五就需要大家来现场展示。
- 19世纪的法国歌剧
- 19世纪的欧洲音乐
这个题目确实有点难搞,歌剧吧,我们正好已经讲过了。我觉得或许选择第二个题目会更加的合适。但是第二个题目似乎又大的过分,不同国家,不同年代,都会有些区别。
老师上课放的两段视频给了我一些方向,也可以只从一个作曲家的角度开始讲,然后往同时期的音乐家身上去辐射,甚至与当时的社会、经济、人文等进行一定的结合。
我回想了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要说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舒伯特、舒曼、理查德·施特劳斯。因为只有他们三人的传记我是看完了。那这次是顺便做一个突破,了解一位新的作曲家,还是选择熟悉的老朋友?
最后我还是向时间妥协了,选择了舒曼。但是光讲舒曼好像也不行啊,我们的题是19世纪的欧洲音乐呀!
在上个学期吕侣老师的音乐名作课上,我就曾在课后作业中提出过一个问题。
舒曼是当时有名的乐评家,那乐评家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职业吗?他们的职业的目标就是评判不同的音乐吗?受众又是谁呢?跟现代的乐评人有什么不同吗?
我当时确实非常费解,乐评这个职业离我们很近,当我却很难窥得其全貌。当时因为时间关系吕老师并没有在课上解释这个问题,我何不趁这一次弄明白呢?
根据这两篇期刊,我获取了批评
与音乐美学观
这两个关键词。
我直接百度了一下,又找到了关于卡罗尔
与他的批评学
的思想,特别是里面提到的关于艺术作品的解读到底是要尊重作者的想法,还是着眼于艺术欣赏主体的想法的观点,令我十分兴奋,我觉得我似乎快找到了我的方向。
查询资料的过程,就像顺藤摸瓜,去寻找刚才脑海里闪现出来的灵感。也像无中生有,把刚才那一丝抽象的灵感塑造为具体的想法。
最后还是靠这篇期刊决定了我的方向
靠这篇论文确定了我要讲音乐美学观的内容
同时我也接到了老师的信息,说是要把每个组的题目报上去,看来是我之前想多了,19世纪的欧洲音乐
只是一个范围罢了。
不过正好,我们的标题依旧可以确定了!
舒曼的音乐美学观对19世纪欧洲音乐的影响
整理思路
这一次的稿子似乎比往常的都要难搞,这次我也不麻烦别的同学参与,因为等大家的观点再集中到我这来的话,时间上估计会来不及。
首先当然要从舒曼开始说起,关于他为什么是一名音乐评论家,以及关于《新音乐报》的事情,甚至可以谈谈他笔下两个虚拟人物,跟他精神分裂预兆之间的关系...
当然也不能光集中到一个人,欧洲音乐嘛,还得讲讲作品,或者是别的作曲家的作品。那么讲谁的呢?舒伯特?不,舒伯特已经提过了,还有谁的?贝多芬就太早了,肖邦、李斯特是可以,帕格尼尼也行...
!!对了,我为何不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呢!我前几个月跟瑭瑭一起写过一首小诗,用来诠释自身对无词歌的想法!这正好就可以提一下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扯到音乐美学,艺术评价标准之类的东西!我简直兴奋的要叫出来!
大概就是这样子,刻不容缓!先开始写剧本。
剧本
人生第一次写剧本就是这样,写了一些不尴不尬的梗.
不过还是比想象中要来的顺利
我觉得不太能称得上剧本,反正是一个ummm.....
不太合格的边缘产物吧
不管这么多了,写完再说
组员的努力
到了这个点,可以让组员来一起努力了。
- 永琪负责准备道具、PPT、剧本格式修改、当演员、摄影监制
- vivi、文婷、彩霞是演奏(唱)组的
- 伟如、小可、晓妃是演员组的
文婷
那边时间太紧了,钢琴的无词歌还要加一首伴奏~据说周四晚上喝了三杯Tequila才过完,真的是不容易。彩霞与vivi
那边我自己都感觉有点精疲力尽~她们那边难度也是非常大,无论是德文歌词还是伴奏都不是很好搞定。她们发了一段11分钟的视频过来,我把中间失误的地方剪掉,发现她们就是错了重来,错了重来...因为没有这么多时间再细抠了,都是在过程中尽量做好。拍摄组
倒是情况好一些,我们周四下午在沙河顶集合,正好附中学生放假,人有少,又不怕尴尬,哈哈哈哈!除了吹了一个下午的冷风之外,其他的都非常的顺利。
节外生枝
周四下午正好别的组说要发文稿与PPT,我正好就去联系刘老师。这一问我心里就一沉,得到了两个消息,一就是周五展示的时候,要求同时两个组在,不能人数太多。二就是不要太多的娱乐性。
当时人有点恍惚,正好我们刚拍摄完,还想着怎么回去剪的有意思一点...
想了想,豁出去了,直接就按我们之前的设想来剪辑,应该也不会说有太多的娱乐性。同时两个组的那个,也争取了一下,尽量把我们班的所有人先放进去!
好吧,我承认我是想出风头的,花了这么多时间,怎能不让大伙看见呢!哈哈哈哈~~
这个30分钟的视频花的时间比我想象中的要长得多,周五凌晨接近6点的时候,我差字幕还没有完成。
这个时候接到了刘老师的信息,说是我们组的文稿现在还没有,我又发了一遍就去睡觉了,这个点实在是撑不住了。(话说刘老师到底跟我们是几个小时的时差...)
起来之后发现方同学在滴滴我,我一看原来是刘老师找我让我们更改到最后一组讲。因为我们本来是第一组嘛,所以老师这个举动应该还是蛮有深意,多半跟看了我们组的文稿与ppt有点关系~不过也没有关系惹...
打完字幕的时候不由得庆幸自己换了时间,不然真的是来不及了,等我打完之间轴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到9点快开始了。等我做完字幕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半左右了。要不是换了时间,现在已经前功尽弃了...
可是后面也没有想象中顺利,因为视频导出卡住了
后来试了别的导出方法之类,都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只能看着百分之1百分之1的增加,真的是令人焦虑
最后还是没有解决,是直接在FCPX里放的,尴尬第一人吧,不过还是算比较圆满的展示完成,没有出什么事故。
圆满结束
在放视频之前,老师也跟我们讲了把我们放到最后面一组的原因。就是觉得我们正好提到了一部分音乐美学的内容,角度上比较新颖。我们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因为前面两次都是老三样,分析作曲家、时期背景、作品分析。这次更多的是一些个人观点的表达,也算是内容上有些突破吧。【好吧,最主要不是这学期上了音乐美学课嘛~哈哈哈哈~】